产品目录

联系方式

联系人:业务部
电话:0352-8704081
邮箱:service@yuetonglaser.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蓝光也有“逆袭”资本

编辑:大同恩泽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字号:
摘要:蓝光也有“逆袭”资本
蓝光优点

自然界有昼夜更替,人和动物体内的生物钟也随之产生同样的周期循环,这样人的精神和身体健康才有保证。如果人的生物钟与昼夜循环不相符,就会出现多种不适症状。例如,出国旅行出现的时差反应就是人体生物钟与当地的昼夜循环不同步引起的。在夜间工作时,人们的警觉性会减弱。像1979年美国三里岛核电厂核燃料堆熔化事故,1984年印度博帕尔的农药厂爆炸事故和1989年埃克森石油公司超级油轮在阿拉斯加海域搁浅漏油事故,这些重大事故都是由于夜间工作人员操作失误造成的。现在,通过对人和动物眼睛结构的深入研究,神经生理学家发现,除了让我们看见物体的成像系统外,眼球里还有一个控制人体生物钟的感光系统。这种感光系统的发现为通过调节人体生物钟的节律来治疗疾病和提高人在夜间工作时的警觉性提供了可能。

夜间用蓝光照明可减少事故发生

1920年美国哈佛大学的肯勒发现,受到自然光照射时,即使是盲小白鼠,瞳孔也会收缩。多年后,研究人员采用基因工程培养出在眼睛里没有杆细胞和锥细胞的小白鼠。这两种细胞是眼睛视网膜中对光产生视觉必需的细胞。研究发现,虽然这些小白鼠看不见东西,但它们仍然对光的变化具有反应。在阳光的照射下,它们表现出白天通常具有的活动行为;在黑暗中,它们表现出在夜间时的活动行为。但是当用手术把眼球摘除后,它们对光的反应能力就消失了。这种现象是哺乳动物共有的特征。例如在受到光照射时,一些盲人的瞳孔也能收缩。这些研究证据表明,在人和哺乳动物的眼睛里的确存在着与视力无关的特殊感光受体。

2007年,伦敦帝国学院的福斯特发现,当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功能失去的盲人周期性地受到蓝光照射时,他们仍然能调节体内的生物钟节律,而蓝光的波长正是黑素蛋白质吸收光的波长。因此,黑素蛋白质显然是以前不知道的非视觉光敏系统的光敏色素。这个非视觉光敏系统与视觉系统并存于视网膜内。

这个隐藏器官的发现不仅使我们对眼睛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完全的认识,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蓝光照射能消除时差反应引起的不适应和睡眠不足对工作效率的影响。如果在夜间工作的场所采用蓝光照明,值夜班的人员就能够精神兴奋和注意力集中,这有利于防止操作失误引起的安全事故。在晚上,由于计算机屏幕的色调以蓝光为主,长时间使用计算机会使人的精神处于兴奋状态,因此,入睡困难的人应避免在晚上使用计算机。

新的研究发现,在人的眼睛里,除了在视网膜里具有对光线敏感的视觉系统使我们能看见外面的世界外,在人和哺乳动物的眼睛里还隐藏着一个过去不为人知的感光器官。这就是含有黑素蛋白质的神经节细胞。由对蓝光敏感的神经节细胞形成的感光系统,使人的生理循环节律(生物钟节律)与昼夜循环节律一致,从而保证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这一感光器官的发现也为多种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蓝光危害

随着LED照明普及步伐的加快,关于其蓝光溢出危害人眼健康的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日前举办的“2013中国国际半导体照明应用技术论坛”上,有专家透露,我国的LED照明安全标准有望于明年出台。

虽然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但是LED家用照明灯具仍然没有放缓进入家庭的脚步。记者调查发现,LED照明产品吸引消费者的不仅仅在于其超高的节能性能及超长的使用寿命,不少消费者更看重其打出的护眼概念。“孩子正在上中学,每天要写好几个小时的作业。为了保护孩子的眼镜,就专门给他买了个护眼台灯。”消费者吴女士这样表示。记者发现,在网上销售的LED台灯大多着重介绍了其“无频闪”、“防近视”、“护眼”等效果。

但最近,一些医学和电光源专家指出,不少LED灯具都存在严重的蓝光溢出问题,日积月累,人眼视网膜将会受到不可逆转的伤害,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失明。记者了解到,针对这一问题,今年1月,上海市质监局曾专门组织检测机构对部分LED照明产品进行了风险监测。与此同时,该局还首次“跨界”邀请了医学界、高校和产业界的专家一齐“会诊”,听取各方意见。

复旦大学电光源研究所副所长张善端博士表示,蓝光伤害最近的一个例子,就是浴霸灯的蓝光造成了西安一个婴儿眼睛被灼伤,最终导致失明。

据介绍,在LED光源中由于大多数光源发出的白光是通过蓝光LED芯片加上黄色荧光粉混合而成的,光谱能量的峰值正好处于蓝光波段。相关研究表明,不同波长的蓝光对于人眼的危害效应是不同的,435纳米至440纳米之间的蓝光对眼睛的危害最大,危害程度随着波长的增加或递减而逐渐减小。

上海市照明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副站长、上海市照明学会理事长俞安琪认为,处于密集曝辐的“富蓝化”环境与常态化的环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他也强调,正是因为注意到了白光LED照明产品蓝光光谱较丰富的特点,才有了光生物危害的国际标准,以此提示产品应达到的安全性。

张善端指出,虽然我国GB/T20145—2006《灯和灯系统的光生物安全性》国家标准对蓝光危害和量化的计算方法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此标准仅为推荐性质,目前进入LED产业几乎没有门槛。特别是在下游组装灯具的厂家中,还有很多是夫妻店模式的手工作坊,很难确保质量。

浙江大学光电信息工程学系教授牟同升表示,目前标准的限值是基于成人和8小时曝辐的实验数据提出的,尚未考虑光对人体的长期积累性影响和某些特殊人群,例如婴幼儿可能会长时间直视光源,从而造成对视网膜的伤害。《灯和灯系统的光生物安全性》规定0类(无危险)和1类(低危险)的产品都是可以安全使用的。上海市照明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2012年底从不同的渠道采集了27个LED样品,根据IECEECTL(国际电工委员会-实验室委员会)的决议对蓝光危害进行判定,结果是:在正常使用状态下,14个样品属于无危险的0类,13个属于低危险的1类,均属于安全的范围。但如果在非正常状态下使用,即把前透光扩散罩拆下来,则有1个达到了中危险的2类。

不过,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市场上的LED灯具,并没有明确表明其蓝光是哪一类。在日前举行的“2013中国(上海)国际半导体照明应用技术论坛”上,专家们建议,未来市场上销售的LED灯应明确标注是哪一类标准,哪些人应谨慎使用。同时将《灯和灯系统的光生物安全性》标准的性质提升为强制性,并列入照明灯具认证标准中。

据LED技术安全性能国际标准制定负责人牟同升教授透露,新的强制性的国家照明安全标准正在制定中,有望于明年出台。届时,所有照明产品的安全性能都将被分为4级,并贴上标签,向消费者明示,其中只有0级与1级才适宜家庭使用。
上一条:LED人才紧缺 挖墙脚事件加剧 下一条:LED市场“水灾”制约行业发展